城市站点
> 互联网家行业如何破局?
详细内容

互联网家行业如何破局?

时间:2019-10-23 09:50:40     人气:888     来源:佛山资讯网     作者:admin
概述:这两年互联网家装屡暴负面,跑路、施工品质差、公司管理混乱不断被消费者诟病。有人指出,互联网家装发展至今一直是个“伪概念”,玩的是营销,为赚取更多流量,而不是关注家装本身,目前行业的“寒冬”已至。......

这两年互联网家装屡暴负面,跑路、施工品质差、公司管理混乱不断被消费者诟病。有人指出,互联网家装发展至今一直是个“伪概念”,玩的是营销,为赚取更多流量,而不是关注家装本身,目前行业的“寒冬”已至。


互联网家装公司去年全国超100多家倒闭


以华商报统计的投诉数据为例,今年8月一周时间,华商报先后接到消费者4起有关互联网家装品牌的投诉。其中,有3起是投诉土巴兔互联网家装平台推荐的装修公司不靠谱,随意更换约定装修材料,装修公司派人入户砸地砖,另还有投诉塞纳春天互联网家装公司施工品质差,工作人员服务态度恶劣。


据数据显示,2018第三季度中国互联网家装用户在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调查中,遇到临时成本难以控制的达到39.7%(增项多),施工方案难以全面执行(落地难)的达到39.4%,互联网家装盲目扩张全面门店,忽略装修本质的后遗症开始显现。


风口过后,互联网家装的施工品质开始遭受质疑,施工品质差、工期衔接不上、增项漏项、偷换材料,售后服务扯皮推诿等装修问题屡见不鲜。北京、上海、杭州等多地消费者投诉互联网家装公司施工质量,这几年全国消协投诉数据中互联网家装的投诉比例也是持续攀升。


从2018年开始,这个被资本市场青睐的行业开始陷入危机。据央视财经报道,2018年全国倒闭的互联网家装公司已超过100家。这一年互联网家装“寒潮”来袭,全国多地暴发互联网家装企业遭业主投诉、子公司债务违约、负责人卷款跑路,甚至破产倒闭等问题,消费者对互联网家装的信任度断崖式下滑。2018年一号家居网、优居客、装一网、我爱我家网、喵咚家、泥巴公社等知名互联网家装网站相继暴发“关门跑路”事件。


曾有123家公司拿到融资,一度被视为下一个“风口”


自2013年开始,中国互联网家装行业快速发展,市场规模迅速增长。2017年,互联网家装行业整体市场规模达2461.2亿元,同比增长25.7%,多年来保持了25%以上的高增长态势。


而互联网家装真正异军突起是在2015年,2015年被称为“互联网家装元年”,这一年是大部分互联网家装品牌融资的黄金时期,随着资本浪潮的涌入,推动了互联网家装的发展。根据《2018年中国互联网家装行业研究报告》,互联网家装最高峰时曾有123家公司拿到融资。


互联网家装模式刚刚推出时,就被视为行业创新的下一个“风口”。互联网家装打着“打破传统家装行业暴利、不透明、工期不可控等弊端”的旗号,号称整合行业上下游资源,以“低价套餐+短工期承诺+装修过程实时监控”的方式,带给消费者省钱、省时、省力的装修体验,将装修模式标准化、可视化。特别是对于年轻消费群体,通过一部手机,就能每天监控装修流程,还能自主选择心仪的设计师和工人。互联网家装这一模式兴起的确为不少互联网装修公司吸引了不少投资,也沉重地打击了传统家装公司,不少传统家装企业纷纷向互联网家装转型。


居然装饰总经理徐静介绍,之前传统家装工期冗长,工序繁杂,消费者无法做到实时监控。更重要的是,在选择装修公司时需要在市场上一家一家地寻找适合自己的公司,与当下消费者追求的省时、省心、高效、便捷相悖。互联网家装兴起,消费者通过手机在家就能找到合适的装修公司,的确在一定程度上为这个行业注入了新鲜血液。


平台赚流量吸纳资金,自营型更多“玩概念”


“目前,市场上的互联网家装公司主要分两种,一种是做平台,如齐家网、土巴兔;另一种是互联网自营模式的家装公司,如爱空间、塞纳春天等家装公司。”一位曾在互联网家装行业工作多年的张先生介绍,“做平台的互联网家装品牌主要是为装修公司提供网络平台,业主通过平台推荐与本地装修公司接洽,由装饰公司负责设计和施工,平台承担监理责任;自营模式的公司号称通过压缩供应链来压缩价格,通过提供标准化、模块化的家装产品,压缩装修工期,为消费者提供便捷、省心省钱的服务。”


张先生表示,互联网家装最初设想是对的,但在这几年的发展中逐渐走偏了。装修分为前端、中端、竣工以及售后几个方面,前端只是装修环节的一小部分,消费者更在意施工、竣工效果和售后。而互联网家装从业者却不是真正的“装修人”,他们对装修施工甚至都不懂,更擅长在前端搞营销,赚流量,后面能不能衔接上似乎不重要。


平台型互联网家装品牌目的是赚流量,靠流量吸引装修公司入驻,吸引消费者,这个平台就是靠流量来提升自己吸纳装修公司资金的能力。而自营型互联网家装公司更多是“玩概念”,不少自营型互联网家装公司也是打着互联网家装的幌子,实际上只是搭建了一个流量入口,依然从事着传统装修的业务模式。


小品牌低价切入,“宰”客行为过多陷信任危机


互联网家装以透明、省心、便捷切入市场,如今为何在这些方面频频被消费者诟病。张先生表示,互联网家装对外最吸引人的关键词就是“低价便捷”。但是便捷对于一个工期至少2-3个月的装修而言,本就比较困难,而且随着消费需求的不断升级,低价也不能同品质划等号。


西安居泰隆装饰副总经理李强表示,互联网家装平台打着低价、资金由第三方托管的名义,吸引消费者定装修。装修公司进驻平台要交押金,每单要被平台抽成,装修款还要被第三方压着不能第一时间结算,试想,在行业有一定口碑的正规、大品牌企业会愿意被整合吗?被整合的品牌不少都是新成立的公司或者规模较小的企业,急需平台为自己带客流。再说,装修本身是一项对人要求非常高的活,水、电、木、瓦、油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人来完成,单靠平台资金监管以及远程操控,如何能保障装修品质?


张先生透露,“很多平台是三四个人注册一个公司,用装修公司缴纳的保证金打广告,再抽佣金。如果做不下去了,再换名字再重新注册,基本上3-4个月就会重新换名字。平台对装修公司的要求就是有钱就能进,管理极其松散,90%的互联网公司的注册地在福建,在福建的公司如何能约束住在西安的实际施工?”


“如果消费者细心就会发现,互联网家装公司的装修价格都非常低,2、3万元全包装修比比皆是。稍微走访市场就会发现这个价格根本做不下来,甚至连工费、材料费都包不住。如果没有增项,装修公司如何保证利润?靠低价宣传也是导致互联网家装品牌陷入困境的一个重要原因,过分的增项会引起消费者反感,这种‘宰’客行为将互联网家装推向失信的陷阱。”李强说。


质量纠纷投诉不断,未来发展遇瓶颈


就目前互联网家装所面临的问题来看,互联网家装企业主要靠装企订单推荐费、佣金生存。也正是在利益的驱使下,不少平台忽视了对企业的监管责任,一些缺乏资质、偷工减料的装企也来“滥竽充数”。如网络上关于土巴兔用户端投诉多为漏项增项、偷换建材种类、粗制滥造、层层转包、工程延期等。齐家网的投诉也不少见,更有不少用户表示,平台只管收钱不作为。


互联网家装作为一个网络装修平台,3年时间快速发展,依靠的就是互联网的广泛宣传效果。但同样也是网络让互联网家装快速走向“衰败”,互联网装企跑路、质量问题在网络不断被发酵,为互联网家装未来发展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北京今朝装饰西安分公司总经理吕绪维表示,互联网家装品牌打出“低价格、短周期”的营销理念,本身就违背了市场规律和客观条件。装修从前期沟通设计、材料进场到最后装修完毕,一般情况下也需要60天左右,压缩时间会带来后续环保和质量隐患。因此,互联网家装企业不仅要慎重对待营销,还要反思概念式营销背后的危机。毕竟家装最后考核的是企业的交付能力,没有交付一切都是空话。


五项服务助力互联网家装破局


虽然互联网家装企业在服务以及施工品质上陷入了“信任危机”,甚至一大批企业出现了“倒闭潮”,但不可否认这也是互联网家装行业发展必然要经历的深度洗牌。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互联网家装市场广阔。2018年中国互联网家装市场规模已达到3441.9亿元。预计2019年我国互联网家装市场规模将达到4338.2亿元,2020年将超过5000亿元。


2018年互联网家装在行业中的渗透率不到6%,仅仅是网约车、在线旅行等行业的三分之一左右。从长远发展来看,互联网家装符合现代人生活消费的习惯,仍然有很大的市场潜力。那么,面对当下互联网家装的通病,以及交付能力差的问题,互联网装企该如何前行?


1、做好服务,提升品牌信任度


根据《2018Q3中国互联网家装市场季度监测报告》数据显示,46.0%的受访网民认为传统家装行业各公司服务质量参差不齐,而认为容易被内行欺诈的达到42.3%。消费者在线下选择家装公司时,由于了解信息有限,往往难以对各企业进行全面对比,容易遭遇质量较差的家装服务。


“装修行业是典型的服务型行业,从前期沟通到后期安装每个环节都离不开人,互联网家装想要在市场继续发展,一定要把服务品质做好,不要贪多求快,进入一个地区,先把这个地区相应的装修配套服务做起来,好的品质服务可以为品牌增加美誉度。”李强说。


2、确保施工品质,如期交付


当下不少互联网家装平台打着第三方监理确保施工品质的旗号,实则主要靠业主自己验收。宣传与实际不符,导致业主对互联网平台失去信任。华商报曾做过一组调查发现,在装修中与价格和环保相比,业主更看重装修品质。而互联网装企想要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一定要格外重视施工品质,要提升交付能力。交付能力是业主对装修公司优劣的最终考核,家装平台要有“大格局”意识,做到品质交付,让消费者放心选择。


3、规范装修流程和企业秩序


这里的规范指的是要真正做到透明化服务,互联网家装旗下整合品牌众多,作为平台更应该有责任制定统一的服务标准,规范装修流程。杜绝装修公司越过平台私下跟消费者签约,同时作为依靠网络带客流的互联网家装公司更要有严格的准入政策,提高入驻门槛,严审装修资质。


4、成立专门监管部门定期巡检


互联网家装最大的困难就是远程操控,无法为消费者提供专业的指导服务,也无法定期做好工地巡检,导致消费者对装修公司施工不满,投诉量增大。家装环节除了施工,监理巡检检验施工品质也非常关键。作为互联网家装企业,更要完善监理工地巡检制度,及时反馈工地问题,第一时间为消费者协调施工问题,每个区域可设立专门“工地巡检员”,作为第三方确保施工品质。


5、做出真正的互联网特色


当下的互联网家装品牌重在抢流量,吸金,违背了透明、省心的服务理念。互联网家装作为引领家装的潮流,必须做出特色来。伴随着新技术的应用和社会整体设计理念的进步,用户对装修的个性化需求越来越高,而这一方面更应是互联网家装擅长的领域。


要想在未来的互联网家装争得一席之地,公司要加强往产品及服务精细化方向发展,需针对不同的客户量身定制产品和服务,做出真正时尚、个性化,且符合互联网消费者需求,具备互联网特色的家装产品。


来源:华商报

(声明: 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
  • 客餐厅相连能空间更加通透光亮,如何分割客餐厅让两个空间显得相对独立呢?




    一、在天花板分隔


    通过吊顶造型来分隔客餐厅区域,在其他区域保持通透一致的格调,这样的设计比较适合一些较为不太宽敞的客餐厅区域,会显得空间更加宽敞而又相互独立。




    二、在墙面分隔


    如果在吊顶造型方便不方便做区分的话,也可以通过在墙面的造型、用材、颜色等方面去做区别,让客餐厅空间相互打通又保持独立感。



    三、地面分隔


    所谓地面分隔,就是在地面砖上做边线造型,这个做法通常都是综合了墙面、天花一起的,适合一些相对较大面积的客餐厅区域。




    四、开放的客餐厅


    当然,对于原本面积就不算太大的客餐厅,也可以直接保持开放的客餐厅,整体和谐统一的格局,直接让客餐厅混为一体,无需刻意强调独立也可以。


    (来源:裝修設計)

  • 大阪城比较繁华的商业区像大阪城、心斋桥、难波、天神桥、梅田等,一到节假日人满为患,店面生意火爆。更不用说购物天堂-东京了。为什么日本的实体商业能抵挡得住电商经济的冲击呢?


    最人性化的细节服务


    日本的商场都拥有十分人性化的服务体验,以东京为例,东京的百货商店位置集中,因此安排一天专门用于“购物血拼”是最合适的方案。大部分商场从上午10点或11点开始营业,闭店时间为晚上8至10点。达人们会选择在开门时间进店,上午购物的积分可以在商场顶层“大食代”换取免费午餐,节省一笔不小开支。


    东京每年有两大打折季,分别在6月和12月(由于日本人每年发两次双薪,因此日本每年会有两次打折季),每次持续3至4周。对早有目标的购物狂来说,往往打折季刚刚开始便会迫不及待动手囤货;对节俭至上的精明客,那就要等到 Finale Sale(最后清仓)才会出手。


    和国内商场一样,东京百货店也提供消费换取积分的优惠。不过国内大部分商场要求积分达到一定额度方能换购商品,东京商场的积分则可以直接冲抵现金消费,还可以即刻换购饮料和餐食。


    此外,代客泊车取车、提行李、推婴儿车、为轮椅顾客启用专门电梯等免费服务都是日本百货店必不可少的配套项目,现在东京的大商场还配备了中文总台服务员,专门为中国游客提供帮助。


    当然了,说来说去,日本百货店最靠谱的一点还是品牌众多,绝无次品、假货。日本商家对商品质量把关很严,如果你在大商场买到残次品,不但会得到大额补偿,经理还得亲自上门道歉。在日本百货店买东西最大的优势还是放心。


    让场子融入社会及城市机能


    大阪新开业 EXPOCITY,日本最高的摩天轮、拥有日本最大 imax 屏幕的4d电影院,日本首个体验型英语教育设施 English Village 以及小羊肖恩主题娱乐天地等。


    还植入了最新科技和最新理念,将“娱乐”、“教育”、“购物”完美融合,让场子成为大阪北新娱乐的核心,全面融入居民生活。


    Grand Front 则整合了无数社会功能新业态,高科技实验室、大学研究所、品牌博物馆、创客空间、汽车主题馆、科技体验馆、展廊空间、沙龙空间等。


    Grand Front 融入各种社会功能,吸引更广区域的消费客群,增加消费粘性,如今已成为了大阪一大热门旅游地。


    匠人品质打造家的延伸


    日本实体业给人最深的印象就是专注。一家寿司店可以经营150年,甚至250年,这在日本很常见。


    日本的职人以传承和精益求精为傲,在他们心目中没有做大生意和小生意的区分,他们能在持续不断的专注中获得满足感,所以心平气和。开店,不是多多益善,而是要好到让自己满意。


    匠心是日本实体业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源泉,格林木购物中心是一个最贴切的案例。格林木购物中心远在东京神奈川县武藏小杉地区,开业13天,客流量突破100万,而这个购物中心仅有3.7万平方米,却拥有日本最大的屋顶花园。


    作为拥有7-11、伊藤洋华堂等公司的董事长铃木先生,反复强调“最重要的是把格林木购物中心建成大家乐意来玩的地方,在玩的过程中顺便买一些东西回家”。


    更重逛的乐趣而不是价格


    作为中国民众使用电商购物,大多会首要关注注重电商的价格,一般电商的价格要比线下要便宜些。


    在日本,曾有个机构做过相应的调查,享受逛的乐趣,是日本消费者的首要理由,而第二位的理由才是“比实体店便宜”。


    日本对电商实施征税政策


    日本很早就对其境内从事电子商务的企业实施征税政策。而目前中国对于电商企业是否征税仍旧是探讨过程中。


    由于中国目前并未对网上开店企业征税,因此,在中国网上开店门槛低,从而也使得网上有价格优势。而日本的电商企业的价格优势也并不是很明显。


    近日,日本生活杂货品牌“无印良品”全球旗舰店在上海正式营业。开业当天,等待进店的排队长龙刷爆了朋友圈,有网友吐槽称,“这场面堪比2010上海世博会在最热门的沙特馆排队。”


    在全球电子商务持续升温的当下,日本的实体店不仅没有降温,还愈发显示出其价值感和生命力。“活得好”的背后,是什么在支撑?


    品质至上打造特有卖点


    日本实体业最靠谱的一点还是品牌众多,绝无次品、假货。日本商家对商品质量把关很严,如果你在大商场买到残次品,不但会得到大额补偿,经理还得亲自上门道歉。在日本百货店买东西最大的优势还是放心。


    譬如热门日本的南前豆腐,在几十年豆腐店手工传承的基础上,打造了特有的视觉体系,推出了男前豆腐、做成像桨一样的「吹风的豆腐店吵架至上汤豆腐小子、男-TOMOTSU、绿大豆制豆腐等、豆乳的摇滚乐、厚炸豆腐队长、豆腐丸队长。


    南前豆腐扬名日本后,售价比最早高出四倍。更是推出了更多漫画主题的手工豆腐,各种跨界衍生品,俨然成就日本手工豆腐帝国的节奏。


    费心让消费者满意


    日本设计界一直追求精密的内容定位,一开始就要尊重商业定位再出具体设计。就像我们做博物馆、科技馆一样,先做展示设计,再做建筑设计。日本人招商不是做房东的心态,而是共同经营。


    东京的六本木商业区花了十五年才开业,而中国的有些著名商场从设计到开业就花了半年时间,开业前一天还有2000多人通宵赶工。


    日本松屋百货是原研哉设计的,其张强调事物的原始状态,坚持商业地产体验化的场景化设计。一反商业设计中以品牌为主的场所设计,强调百货与品牌一起传达高品质的生活气息。消费者当然爱。


    020思维让电商实体店相融


    近年来,日本的很多实体店合作都推出了电子商务平台和实体店同步销售的服务。消费者从电子商务平台上购买的商品可在该百货店的实体店取货,实体店内断货的商品也可通过电子商务平台选购。


    可见,日本百货商场面对新形势下的顾客消费需求,不是拒绝新的购物模式,而是与时俱进,积极打造网购平台和开展电子商务业务,以应对冲击。


    互赢合作的生态商业圈


    以大阪为例,大阪的商业形态有商业街、车站商业生态图、便利店布局。通常商业街集中在市中心繁华地带,同时各商业街通过各车站生态圈相关联,在各车站之间的地带以便利店、shopmall、supermart 布局,从而构建地上地下,从区域以点带面的网状商业生态图,经常一个商圈的场子会联合推出营销活动。


    每家实体店店面摆放的商品琳琅满目,同时日本的商品包装一般都偏小,一个货架从上到下可以隔七八层,所以即使是一般的实体店也能置放绝对数量较大的商品品种,以供顾客挑选。而且线下实体店每家都有不同的特色,作为顾客可供选择的余地较多。


    商场无敌的售后服务


    买好东西之后,如果不想拎着大包小裹回家,可以委托商场打包送货上门。这一服务并不局限于家电等大件商品,任何服饰、鞋子、皮包、日用品等等都可以直接送到客人家中或酒店房间。


    日本的包裹服务商可以借助便利店实现包裹的邮寄,在线零售商也可以利用便利店实现就近配送。正是因为日本的电商配送体系是建立在实体便利店的基础之上,这意味着日本电商体系与实体店之间是共存共荣的关系,而不是绝对的你死我活的竞争关系。


    实体店频倒闭现状堪忧


    一月卖2580个包才够交房租


    最近,一份全球实体店阵亡名单在朋友圈广泛流传,零售业萧条、百货关店、达芙妮等本土品牌退败……在电商、房租、消费者习惯改变的多重作用下,实体店大洗牌的危机又一次被推到台前。专家表示,2015年连锁百强销售规模增长仅为4.3%,是历年最低。实体店已突围多年,但前路仍然漫长。


    高房租撵走店老板


    新街口北大街两侧一直是服装店林立、购物方便的逛街场所。闲暇时走走逛逛,顺便淘几件款式不错、价格合理的衣服鞋帽,也是一件乐事。可是最近几年,眼看着路旁的小店一家家关闭、换品牌,渐渐冷清,风光不再。


    昨天中午,刚立秋的北京依然闷热。从地铁积水潭站出来,沿着新街口北大街一直往南走,粗略数过去,十家小店中起码有多一半写着“甩卖”、“清仓”,理由多是“合同到期”,还有两三家已经拉上了卷帘门,完全处于闭店歇业状态。原来熟悉的衣服小店已经换成了一家家卖包子、肉饼的地方。一家服装店从房租更高的沿街店铺退守到胡同内部,为招揽顾客,只好把“全场特价”的红色促销牌挂了一路。


    通过店门口的转租电话,记者联系到一位要转店面的老板。他告诉记者,虽然租约是到明年4月份到期,但因为生意难做,已经准备搬家了,“主要还是房租太高”。这位老板透露,新街口这边客流量还可以,只是自己所租的店面上下两层一年租金就要150多万,平均一个月12万9千多,再加上前期装修花费,经营压力太大。现在店里正在甩卖女包,卖一单便宜的能挣二十多元,最贵的也就五十多元。即使按照最贵的50元计算,不考虑其他成本,一个月要卖2580单才够交房租。这位老板说,为了分担房租压力,这街上不少店面都是两家或三家合租。


    “阵亡”名单频现大品牌


    其实,不止街边小店出现关门潮,位于商圈中的达芙妮、美特斯邦威、李宁[-0.73%]、真维斯等品牌鞋服店铺也都在迅速缩减门店。据达芙妮发布的2016年上半年盈利预警报告显示,仅今年上半年,达芙妮就净关店450家,包括400家直营店和50家加盟店。曾经风靡一时的美特斯邦威经营状况也不乐观,2013年还拥有直营店和加盟店近5000家,到2015年末已经仅剩3700家,销售店面减少约四分之一。陪伴80后的真维斯,4年之内关闭了1012家店面,到2015年只有2249家零售门店。


    在微信朋友圈流传的一份全球实体店阵亡名单,更是透露出实体零售的惨淡。据这份阵亡名单显示,2016年上半年,一、二线城市主要零售企业关店超过八成。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中国连锁百强报告统计也显示,2015年连锁百强销售规模2.1万亿元,增长仅为4.3%,是历年来最低的一次。百货业态甚至出现了-0.7%的负增长。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实体店确实到了一个生死存亡的时刻”,但专卖店、便利店均实现了两位数增长。实体关店并不完全因为电商冲击,还有实体经济增长乏力,人工成本、租金成本、税费成本高企蚕食本就不高的利润等原因。上世纪90年代末,连锁店开始大发展,房租一般10至15年到期,近期大部分房租到期,房租成本增长至少翻番,部分毛利率低的超市百货已经无力续租。


    北京志起未来咨询集团创始人李志起指出,电商冲击、房租上涨等都是最直接的原因之一。但是比房租、人工、电商冲击更厉害的,是在这些持续因素影响下,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所发生的变化。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意识,对消费便利性的追求,对技术的依赖等才是更重要的原因。另一方面,传统商业在转型方面动作比较缓慢。百货业这些年一直在突围,苦于没有找到合适的方式方法,没有跟上消费者的变化。


    专家建议:转型紧跟消费变化


    李志起表示,从国内外经验看,目前百货转型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方面是往高端化方向突围,不断收缩战线,更加聚焦对线下体验、服务要求比较高的商业形态;另一个方向是往更加多元、更加包容发展,提供类似 shopping mall 这样的大型、综合休闲体验场景商业形态。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一份针对零售业全渠道转型的报告也显示,零售企业正积极寻找转型方向。前几年转型重心是向三、四线城市扩张,多业态发展以及发展电商等,现在则转向以移动购物、微信微博社交营销、海外购及跨境电商、门店数字化等为特征的全渠道业务,以应对消费者消费习惯的变化。零售业必须回归质量和服务、提升性价比才能避免被淘汰或陷入单纯的低价竞争。


    (文章来源:创业派)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