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站点
> 助力企业复工,企业最快2小时拿到检验报告
详细内容

助力企业复工,企业最快2小时拿到检验报告

时间:2020-04-06 11:13:05     人气:857     来源:中山日报     作者:龙慧
概述:“产品生产出来后,我们急于上市,市质计所2个小时提供了检验报告。”我市一家洗护用品生产企业的负责人表示。4月3日,记者采访获悉,市质量计量监督检测所落实国家、省、市市场监管部门关于支持复工复产的政策,对复工复产企业计量器具的检定校准收费、......

“产品生产出来后,我们急于上市,市质计所2个小时提供了检验报告。”我市一家洗护用品生产企业的负责人表示。4月3日,记者采访获悉,市质量计量监督检测所落实国家、省、市市场监管部门关于支持复工复产的政策,对复工复产企业计量器具的检定校准收费、产品质量检验检测项目收费减免一半,对湖北省企业免除各类检定校准和检验检测费用,充分发挥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作用,先后为1200多家企业提供产品质量检验、计量检定校准、标准技术咨询等服务,累计为企业减免技术服务费用99.3万元。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免洗洗手液市场需求增大,很多洗护用品企业加快开发产品并购置设备增加生产,研发样品投产前需经检验机构测试。为让企业产品尽快上市,市质计所主动为企业开通送检“绿色通道”,加快检测进度,确保企业最快2个小时即可拿到检验报告。


计量准确是产品质量的重要保证,只有计量设备的各项计量参数合格,才能对产品质量进行精准的测试,生产出合格的产品。在企业复工复产过程中,市质计所收到多家企业的计量检测需求,都及时给予支持。


古镇一家照明电器生产企业委托对恒温恒湿试验箱进行校准,市质计所计量工程师在检测过程中发现设备温度测试数据正常,但湿度实际数据比显示数据偏低10%。由于此种型号的恒温恒湿箱非常少见,且设备制造商设定了调试密码,需要外地的设备制造商上门调试。但为减少疫情期间的人员间接触风险、解决企业复工复产的燃眉之急,市质计所工程师设法联系设备制造商,采取“远程会商”方式,边调试边测试,直至数据符合要求。


某照明企业为我市4所学校的4间教室进行照明改造,改造完成后委托市质计所国家中心测试团队进行实地测试。在测试过程中,国家灯具中心的测试人员针对其中不符合标准要求的黑板照度均匀度,建议企业对灯具的水平方向、垂直方向和角度等进行调整。


在工程师的建议下,企业掌握了教室照明的调试方法,随着安装经验的积累,调试时间从一开始的1个小时逐渐减少到零,教室照明改造的成功率大大提升。

(声明: 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
  •   记者在南朗镇左步村见到冯建伟时,他告诉记者,准备将澳洲大龙虾引进稻田,让一份稻田产生多份收益。


      冯建伟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回家接手了父亲的100多亩农田后,他就一直在想办法提高种粮收益。2017年,他学会了在稻田里养殖小龙虾的技术,至此,已成功探索出“鸭稻共养”“鱼稻共生”“虾稻共长”等生态种养模式。其中去年,他在稻田里放了200只鸭子,不仅稻田的病虫害少了,养出来鸭子也特别好吃,肉质鲜美。“一斤鸭肉可以卖到80元,都被预定光了。”


      今年,他准备开始在田间放养一些澳洲淡水龙虾,冯建伟说,稻田套养的澳洲淡水龙虾优点是个儿大、肉质好,价格也是普通小龙虾的两三倍。

  •   4月4日,清明小长假伊始,一大早,大涌镇叠石村种粮大户黄立尧便走进自己承包的稻田里,开始给绿油油的秧苗施肥。如果天公作美,几个月后,他的脚下将是一片金黄。

      黄立尧承包的稻田位于叠石村管头围,一眼望不到边。他的妻子戴着草帽、裤管挽得老高,正在给秧苗施肥。看到记者来访,黄立尧深一脚浅一脚从稻田里走出来,“正好歇歇脚!”说着,他就近抓起一把枯枝放在地上,毫不犹豫坐了上去。


      清明前后,是农民们最忙的时节。黄立尧说,他今年承包了400亩稻田,比上年整整多了100亩,二次施肥最关键的时候,一天都不能耽搁,他们每天清晨6点多就赶到地里了。“最近几天都在下雨,但我们穿着雨衣也要开工,不敢停歇。”


      黄立尧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水稻从播种到收割要经过插秧、施肥、打药、除草等多个环节,有些环节仅靠家中4个劳动力根本忙不过来,还得请工人。问题是,一季水稻,人工、肥料等各种成本算下来每亩就去到1000元左右,400亩算下来到手的纯利润也就5万多元,所以,能自己干就不请人。


      今年,在去年承包300亩稻田的基础上,今年黄立尧多承包了整整100亩,动力来自哪里?对此,黄立尧的解释很简单:“粮食生产越来越受政府重视,政府每年都有补贴。另外,家中添置了插秧机、干谷机、无人机等各种现代化农机,也给规模化种植创造了条件,多承包一些就多赚点钱。”说到这里,黄立尧脸上荡起了的笑意。


      黄立尧说,自己种植水稻已经30多年了,现在两个儿子也接班成为了“新农人”。“种田很辛苦,但30多年了,对土地有感情了。一家人齐齐整整地田间劳作,有时候也会觉得很满足。”


      说话间,黄立尧的老式按键手机铃声响起,电话是妻子打来的,担心雨再下大活就干不了了,所以催促他到田间干活。起身,匆匆与记者告别,一溜小跑,黄立尧回到了田中。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