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站点
> 中山沙溪鹤舞
详细内容

中山沙溪鹤舞

时间:2020-05-19 16:22:06     人气:1573     来源:广东省文化馆     作者:admin
概述:沙溪鹤舞源发于中山市沙溪镇申明亭村,该村地处珠江三角洲水网地带,自古潺潺流水,鱼虾蚌蚝成群,引来无数白鹤觅食嬉戏,村民视为仙鹤倍加爱护。......

      沙溪鹤舞源发于中山市沙溪镇申明亭村,该村地处珠江三角洲水网地带,自古潺潺流水,鱼虾蚌蚝成群,引来无数白鹤觅食嬉戏,村民视为仙鹤倍加爱护。相传明代时,村民为彰显先祖崇尚义学之风,取本地话“鹤”与“学”同音之义,自编了纪念祖先的祭祀舞蹈鹤舞,后逐渐演变为喜庆和岁时节令的大型民间舞蹈,并流传至今。

      沙溪鹤舞主要道具是白鹤造型,以竹篾扎制,头高1.3米,身长1.6米,双翅长1.3米,蒙白扣布,粘白纸剪成的仿羽毛,由一名舞者在道具内头顶鹤背,两手操纵舞动。此外还有一个蚌和两条鲤鱼的道具造型,分别由三名少女操纵表演。

      沙溪鹤舞多在春节的大年初一、初二、初三或喜庆场合举行,俗称“出鹤”。表演前均有一场仪式性的巡游,由道具白鹤引路,伴以一对鲤鱼、一个蚌精等动物造型,还有文巡和武巡等古代人物扮相以及若干花篮一起出巡,场面十分壮观。表演在富有地方特色的《出鹤歌》歌声中开始,以白鹤为主跳,与鲤鱼、蚌精相互动,主要动作有足尖立起、起飞上岩、转身急步、修身整羽、岩上瞌睡、双鱼戏水、与蚌同嬉、鱼蚌相嬉、惊鹤捕鱼、鹤蚌相争、鹤蚌同欢等,将白鹤的习性姿态和拟人动物舞蹈技艺融于一体,把白鹤觅食的机智灵巧和最后鹤、鱼、蚌的和谐相处模拟得生动活泼,饶有兴味,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和观赏性。

      沙溪鹤舞主要以广东音乐伴奏,常用乐曲为《雁落平沙》、《得胜令》、《大开门》,乐器也为广东音乐的常用乐器。只是开头为营造气氛,用了大锣、大鼓、单打、大钹、小钹等打击乐器。

      沙溪镇民间艺术种类多样,十分活跃,鹤舞是其中的重要代表。2000年,该镇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族民间艺术之乡”。

      受市场经济和现代多元文化的冲击,目前沙溪鹤舞正面临后继乏人、濒临失传的危机,急需采取措施加以抢救和保护。


(声明: 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
  •       黄圃赛龙舟是中山市黄圃镇一带端午期间的大型民俗活动,清同治版《香山县志》记载:“五月端阳以粽祀神。龙舟竞渡,画船彩色”。过去,“水面扒龙船,岸上游飘色”是黄圃镇的盛景,每当举行赛龙舟活动,当地乡间万人空巷、热闹非凡。当地各坊都有自己的龙舟,其中北头坊龙舟与顺德上地村龙舟还结为姐妹船,每逢端午划龙舟互访。

          黄圃赛龙舟习俗包括日间赛龙船、出飘色、执(烧)彩炮,夜间看大戏、听西秦等,如遇三年一期之“通乡打大蘸”习俗,则持续三天。赛龙舟的仪式繁复,有起龙、旺龙、训练、竞渡、游龙、食龙舟饭等程式。每年四月初八浴佛节后,村中长者择定良辰吉日从河泥中将埋藏一年的龙舟挖出来养护,是为“起龙”。之后,择潮水上涨的吉日良时进行“旺龙”,即是通过祭拜、净船、点睛等仪式祈求消灾避祸或添丁发财,再将龙舟在河涌中三进二退引进程序完成旺龙仪式。按照当地风俗,经过旺龙仪式的龙舟才可使用。黄圃赛龙舟分文船、武船两种,文船用于巡游表演,武船用于竞渡比赛。每年竞渡,武船需环绕黄圃的马新联围水道一圈,全长20多公里,历时约2个多小时。文船游瑞龙指武船竞渡后,换上可左右扯动的龙头,船体插满色彩艳丽的罗伞、高标、彩旗,配置大锣大鼓,八音吹奏手。且船上供奉神楼,船尾站立旗手挥舞七星大旗,伴以阵阵鞭炮声、鼓乐声中在河面往返游。此时,岸上又有装扮精巧飘逸的三坊飘色巡游队伍,构成一幅“水面扒龙船,岸上游飘色”的民俗画面。赛龙舟当晚,各村坊筵开数百席,男女老少晚上食龙舟饭。龙舟饭的菜式是传统鸡、鸭、鹅、鱼、猪肉,以及由龙舟赛会颁赠的烧猪肉、米酒等。

          黄圃赛龙舟习俗是集信仰、娱乐、健身于一体的综合性民俗活动,反映出岭南水乡独特的民俗文化特色,传承延续至今已成为维系海内外乡亲爱国爱乡的重要场景。

  •      很多家长都发现,在疫情防控期间,学生按要求居家学习、缺少体育锻炼,“小胖子”逐渐多了起来。

         为更好指导各地、学校开展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广东省教育厅制定了《广东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体育与健康教学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就增强学生体质、充分发挥体育在心理调节和情绪疏解方面的积极作用、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生活方式等提出指导。

         《指导意见》提出,学生体育与健康教学应遵循安全第一、科学组织、因地制宜和实效性原则,要做好场地器材消杀,防止疾病传染;学期内课程教学内容和进度安排要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充分发挥学校空地、校道、架空层等场所的作用。

         根据实效性原则,教学应以发展心肺功能的有氧运动为主,运动技术、力量、对抗等内容可适当调整。可适当降低运动强度,小学、初中和高中平均心率分别达到130次/分、135次/分、140次/分左右,练习密度应适当提高。

         学生返校复课后安排两周左右时间进行恢复性体能练习。开学第一节体育与健康课要对学生的体能、身体状况等进行摸底与评估,并根据授课情况和学生的反馈及时动态调整。

         课前要根据学生的体能和场地、设施、器材情况安排教学内容,并写好教案,注明安全措施和注意事项。

         应科学合理安排不同班级学生错峰上课,避免在同一区域、同一时间扎堆上课;合理安排使用器材,器材使用应固定,场馆、器材用后及时进行消毒。尽量安排在室外运动场、通风的架空层、校园空地、校道等场所开展体育教学;确有困难的,可安排在宽敞、通风良好的场馆,并保持开门、窗通风。生生、师生距离保持1.5米以上,避免面对面站立。

         确保每天校园体育活动一小时。灵活合理安排大课间,场地不足的学校可采取分批的形式进行,并确保学生之间保持1.5米以上距离。

         《指导意见》还明确指出,根据国家、省卫生健康委指引,在室外通风良好,相互间保持安全间距的前提下,不宜佩戴口罩,不允许戴N95口罩。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