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8月百城居住用地成交面积同比增长6.8% 中山市增幅超1100%
9月10日,易居研究院发布最新一期百城居住用地成交报告。
报告称,1-8月份,全国100个城市居住用地成交面积为4208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8%。年初累计土地成交面积同比增速曲线呈现V型走势,6-8月份更是呈现了正增长态势,说明地市交易走出疫情阴影,步入小复苏的通道之中。
分城市等级来看,1-8月份,4个一线城市居住用地成交面积为263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1.2%。报告分析称,今年上半年一线城市地市明显升温,这与供地节奏较快有关,各类房企也纷纷回归一线城市拿地。下半年,土地交易市场开始趋稳,年初累计成交面积同比增速曲线不再过快上行。此前7月24日国务院房地产工作座谈会上,4个一线城市均有参会,从“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角度看,下半年一线城市供地节奏或会放缓,其客观上都会影响土地市场的相关交易。
1-8月份,32个二线城市居住用地成交面积为22794万平方米,同比减少1.0%。报告称,二线城市的地市交易总体向好,当前年初累计成交面积同比增速曲线不断上行,已经接近零轴水平。二线城市依然是各类房企投资拿地的主战场,后续地市回暖的可能性依然是比较大的。
报告特别指出,在二线城市中武汉市场的表现值得肯定。今年前7个月,武汉年初累计土地成交面积同比增速均为负值,前7月该指标分别为-68%、-72%、-14%、-59%、-46%、-36%和-21%,显然因疫情受到较大冲击,地市交易明显弱于去年同期。但是,8月份武汉地市出现积极信号,今年1-8月份土地成交面积同比增速为14%,意味着武汉地市交易已超过去年同期水平。若从单月来看,8月份武汉居住用地成交552万平方米,这是自2019年5月份以来土地市场交易规模最大的一个月。
1-8月份,64个三四线城市居住用地成交面积为1665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4.9%。报告分析称,最近两个月三四线城市年初累计居住用地成交面积同比增速曲线位于相对高的水平。对比2019年以来的行情,当前三四线城市供地节奏也比较快,其吸引了一些资金实力较好的房企进入。需要注意的是,此类地市本身也面临很多问题,包括三四线城市的住宅市场并没有完全复苏,这都会对后续地市的走势带来很多不确定性的因素。
从全国百城居住用地成交面积的情况看,中山、湛江和丹东等城市的交易行情较好,同比增速超200%。从城市分布来看,在成交面积增速前10的城市中,普遍都位于三大都市圈,包括中山、韶关、东莞、深圳、承德、马鞍山等,这和此类城市基本面较好、投资潜力大等有关。
报告认为,当前社会经济大环境不断向好,其有助于支持地市的进一步回暖。若是后续金九银十的成色比较足,那么房企拿地的积极性依然会比较强,其都有可能支持土地市场的进一步复苏。当然,对于一些地价过热的城市,后续供地节奏或会放缓,相关地市的表现或略偏弱。
为加大人才政策宣传力度,营造爱才重才的社会氛围,今天下午,中山召开人才政策新闻发布会,发布《关于加强人才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的具体措施》。
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张远梁介绍中山人才新政策的起草背景、基本内容及突出亮点。
《措施》共分七个部分、24条,从人才最关心关注的住房、入户、子女入学、配偶就业、医疗等方面,逐一提出保障措施,并对加大人才激励宣传力度、加强青年人才培育提出了创新措施。
主要内容包括:
1、提供人才幸福安居保障
2、鼓励和支持人才入户中山
3、完善人才子女教育保障
4、畅通高层次人才随迁配偶就业渠道
5、提升人才医疗保健服务
6、大力激励宣传突出贡献人才
7、持续培育中山青年人才
创新改革
在人才医疗保障方面
创新提出设立人才医疗咨询服务中心,在不挤占现有医疗资源的前提下,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医疗团队轮值的方式,面向人才分层分类提供咨询服务,着力缓解人才“看病难”问题。
在人才评价方面
针对企业人才难以通过常规认定、评定程序进入高层次人才体系问题,创新实施企业举荐高层次人才制度,明确企业负责人可直接推荐对企业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才进入高层次人才队伍,充分发挥企业在人才评价中的积极作用。
填补政策空白
放宽基础性人才入户条件,并对毕业5年内的全日制本科毕业生,在我市企业工作满1年且已落户中山的,每人一次性发放政府津贴1万元,填补现行政策空白,让企业急需的基础性人才也能享受人才政策红利。
学习借鉴新加坡等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提出设立“市政府奖学金”,对优秀中山生源学子在就学、就业的关键时刻提供资助和帮助,对中山青年人才回乡创业提供系列优惠政策,吸引中山籍优秀学子学成后报效家乡。
解决后顾之忧
住房方面
■提出健全市、镇(区)两级人才安居房供给体系、提供租金补贴、加大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支持力度,解决人才短期租住、长期使用、自住购房等不同需求。
配偶就业方面
■明确用人单位负主体责任,上级主管部门做好协调统筹,区分人才配偶原岗位性质,分别提出解决办法。
子女入学方面
■压实相关职能部门和镇区责任,特别是明确第六层次以上高层次人才子女申请幼儿园、小学、初中新生入学的,纳入政策照顾生,视当年申报人数和学位情况优先安排;
■从市外转入中山就读的,按户籍人口同等对待原则,统筹安排到公办幼儿园、小学、初中就读。
市住建局副局长董祖文介绍中山人才房配套政策。
在住房供给上,将健全市、镇(区)两级人才幸福安居房供给体系,按平均每个镇区筹集200套、全市共计5000套人才房为目标,通过多种方式,分阶段、分步骤地筹集房源,提供一居室、二居室、三居室、四居室等户型供各类人才过渡性使用。
市公安局户政大队大队长温燕嵩介绍人才入户配套政策。
新政策内容
在中山工作的紧缺适用人才及高层次人才、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人才、高级工及以上技能人才以及毕业5年内的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才,不受是否在中山参保、居住限制,可在工作所在镇区入户。大专学历、中级工技能人才,在中山参保满6个月的,可在工作所在镇区入户。
范围更广泛:
中山在全面吸纳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才入户的基础上,主动将非全日制(函授、自考、电大、夜大等)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才也纳入人才入户范畴。只要是国家承认学历(教育部能核查到学籍记录)、有毕业证,即可申请入户中山。
条件更便利:
一方面,直接取消了紧缺适用人才及高层次人才、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人才、高级工及以上技能人才以及毕业5年内的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才的参保、居住年限限制,凭有效的劳动合同、毕业证可申请落户,实现“先落户后就业”。全日制本科毕业超过5年、非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才,仅需参保一个月即可申请落户。
另一方面,大幅调整大专学历、中级工技能人才的参保年限,将现行政策规定的至少参保1年降为半年。
选择更宽裕:
市公安局将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全力保障人才落户地畅通。
■申请落户我市的上述类型人才,有自有住房的,直接落户到自有住房;
■没自有住房的,可自愿选择落户至父母名下房产,或工作地镇区人才公共户,或在工作地镇区申请亲友搭户。在办理时限方面,公安机关将全力做好服务人才落户工作,对经市人社局审核同意的人才落户申请,只要资料齐全真实有效、身份信息一致,将直接当场办理(结)。
市人社局副局长郑海声介绍企业举荐高层次人才制度、本科生津贴补助、人才随迁配偶就业保障相关政策。
1
◆对毕业5年内的全日制本科毕业生,在我市企业工作满1年且已落户中山的,每人一次性发放政府津贴1万元。
◆在具体资金发放上,将尽快出台细则,明确具体申请条件及安排,根据财政资金情况分批次发放补贴,今年优先保障已经毕业满5年、即2015年毕业的本科毕业生的政府津贴。
2
◆高层次人才配偶就业,原则上由高层次人才引进单位负责协调安排;
◆镇区引进单位协调存在困难的,由属地镇区协助统筹安排;
◆市属引进单位协调存在困难的,由上级主管部门协助统筹安排。
3
◆建立企业举荐高层次人才制度,是中山人才多元化评价体系的一次创新,符合中央关于改进人才评价考核的有关要求,以能力、业绩、产出为导向,破除唯学历、唯职称、唯论文等倾向,更好地激发释放人才活力,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事相宜”。
4
◆今年,中山继续加大对青年人才回乡创业的支持力度,对毕业5年内的高校毕业生,入驻中山市易创空间孵化基地、中山市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广东中山农业孵化基地等纳入名录的基地创办初创企业(指取得我市工商营业执照3年内),享受办公场地免租和一次性创业扶持金、创业担保贷款和贴息。
◆目前,市人社局正在修订创业孵化管理办法,希望为中山青年人才回乡创业提供更加有力的帮助。
市教体局副局长黎国喜介绍人才子女教育配套政策。
对于户籍尚未迁入中山的紧缺适用人才享受两项优惠政策:
■子女入读幼儿园的,可以向工作单位或产权房屋所在镇区的教育部门,申请按照户籍人口同等对待安排就读幼儿园。如果安排有困难的,由市教体局协调安排到附近镇区就读。
■小孩需要入读小学和初中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同样可以申请按照户籍人口同等对待就读公办学校。
第六层次以上高层次人才的优惠政策:
■如果子女申请幼儿园、小学、初中新生入学的,纳入政策照顾生,视当年申报人数和学位情况优先安排。
■如果从市外转入我市就读的,由工作单位或产权房屋所在镇区教育部门统筹安排到公办幼儿园、小学、初中就读。
■对于第五层次以上高层次人才子女,优先安排到市直属幼儿园、小学、初中就读。
设立“市政府奖学金”:
■对于就读于国家“双一流”高校、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前100名的境外高校的中山生源青年人才,给予10万到30万奖学金和就业补贴。
■被录取入学的时候给20%,取得学历学位证书的时候给20%,毕业以后在中山全职工作满3年时给60%。
市卫健局副局长姚耀锟介绍人才医疗保健服务配套政策。
■为提升中山人才医疗保健服务水平,市卫健局将为紧缺适用人才就诊提供绿色通道,协助安排所属镇区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便捷门诊、急诊服务;
■高层次人才因病需住院治疗的,协助安排市内三甲医院床位等医疗服务保障;
■在市镇两级公立医院设立人才医疗咨询服务中心,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医疗团队轮值方式,面向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团队成员和其他紧缺适用人才分层分类提供家庭保健医生日常咨询服务。
市科技局副局长陈喜崇介绍突出贡献企业激励配套政策。
市科技局今年面向市级创新标杆企业探索开展育才补贴,对其开展的紧缺适用人才学历、职称和技能提升,择优给予企业最高20万元补助。未来将根据政策实施效果,可能将范围扩大至全体高新技术企业。
支持企业开展核心关键技术攻关悬赏,对市级创新标杆企业支出的人才攻坚项目悬赏金,按50%择优给予最高100万元资助。
写了多篇广东地区的独立学院的分析报道,不少同学留言咨询中山大学新华学院的转设情况,虽然还没有看到官宣通知,但大家都清楚最终的结局,大概率是要转设为民办本科。对于转设之后的情况,恐怕不容乐观,首当其冲的便是招生。那么中山大学新华学院结局如何呢?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是中山大学个广东东宝集团合作办学的产物,目前有广州、东莞两个校区。转设阻力也没那么大,学校董事长是东宝集团的老总。目前有2.2万在校生的规模,校区面积也有2000多亩。很显然,转设公办的概率太低,转设民办没太多悬念,新校名可能就是广东新华学院。
但是,问题就在于此,全国很多独立学院在脱离母校之后,招生质量逐年下滑。比如武昌首义学院在转设之前是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录取分数线逼近老二本高校,比如2011年文科录取505分。但转设之后,现在收分就低到408分,甚至不如一些高职高专收分线。
所以,独立学院转设之后,招生问题会非常突出,原因为2.2万准备的办学基建投入,以后要面临1-1.5万的规模,对于举办方而言,盲目乐观地加大投资,可能会造成一定的亏损。也真是预见这一点,有些独立学院选择停办,及早撤资。
据了解,这个东宝公司是从事瓷器日用品生产销售,这方面的经营利润显然不如办学来的高,新华学院目前一年的学费收入有5个亿,学校只有39个专业设置,却为2.2万提供教学,可以肯定,基本是大班教学,这一点相信在校生感受明显。随着网络透明化,很多学校的实际情况都能通过视频、图文直观看到,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候也会多了一份考量。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
-
freepods下载(2020 年双十一优秀小众蓝牙耳机推荐)
-
fortune teller(“teller”可不是“讲故事的人”的意思哦)
-
flint是什么意思(「听&读」结局(1))
-
facebook登陆页面(Facebook账号被封?别慌!学会这几招轻松化解难题)
-
facebook登陆次数过多,暂时禁止(退出或删除账号仍会“追踪”用户,只有Facebook这样做?)
-
e贝海外代购(刘侃 车一夫 收藏钱币 努力让更多的人爱上它)
-
extreme的形容词(经典英语语法轻易搞定第14篇:形容词最高级8种用法)
-
etc收费标准(ETC的小知识你真的懂吗?这些知识不知道,上了高速或吃大亏)
-
edg赢了(2021年度颁奖盛典:EDG赢麻了,获得最佳品牌营销奖)
-
edg打rng(世界冠军上单特训Bin的船长!EDG助RNG夺MSI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