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站点
> 事关春节调休放假,最新消息来了!
详细内容

事关春节调休放假,最新消息来了!

时间:2022-01-12 19:00:49     人气:416     来源:中山火炬发布     作者:
概述:2022年1月31日(星期一,除夕)至2月6日(星期日,初六)放假调休,共7天。1月29日(星期六)、1月30日(星期日)上班......

过了腊八就是年


离2022年春节越来越近啦!


让我看看


是谁已经打起了放假的小算盘


2022年春节放假调休安排


这不就来了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通知


2022年1月31日(星期一,除夕)至2月6日(星期日,初六)放假调休,共7天。1月29日(星期六)、1月30日(星期日)上班。



春节连休7天


想想就很开心


不过火炬哥在此提醒大家


新春渐近亲朋相聚


不忘“防疫四件套”


勤洗手、戴口罩、勤通风、一米线


积极防控,主动亮码


开心健康迎虎年!

(声明: 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
  • 2021年12月31日,中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中山市集体用餐、供餐单位负责人陪餐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于2022年1月正式实施。


    这是在总结“民天卫士”行动的基础上,结合中山工作实际制定的陪餐办法,适用于全市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医疗机构、工厂企业、建筑工地、托幼机构、校外托管培训机构、职业教育院校、高校等单位食堂和供餐单位。


    《办法》要求集体用餐单位、供餐单位成立由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陪餐小组,制定陪餐计划。


    集体用餐单位陪餐小组实行轮值陪餐,每餐次至少安排一名人员陪餐;


    供餐单位每周安排陪餐人员到其服务的所有集体用餐单位陪餐。


    《办法》规定集体用餐、供餐单位有执行陪餐检查和应急处置等职责。


    明确了陪餐人员在陪餐过程中的工作职责,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的原则;


    明确了行政主管部门和各镇街政府的监督管理职责。


    《办法》的出台推动形成全市集体用餐单位和供餐单位负责人常态化“陪餐”工作机制,为人民群众特别是重点群体吃得安全、吃得饱、吃得好提供有力保障。

  •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


    “办好十件民生实事”


    是政府对群众的庄严承诺


    回顾过去5年✦


    十件民生实事的目录不乏“高频”项目。其中,道路交通、食品安全连续5年入选,教育供给、公园建设有4年入选,医疗卫生、政务服务、养老服务、环境卫生、儿童青少年行动类有3年入选,其他曾入选项目还有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校园安防、帮扶大病群体、应急救护等。


    民生实事的办理,是民生“菜单”成为民生“大餐”的必然过程。这些高频民生实事的办理取得了哪些效果?带来了哪些变化?如何为群众带来高品质生活?回顾5年,一件件实事清单,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民生画卷。


    关键词


    交通建设


    崭新的新能源公交车驰骋在宽阔的城市干道上,高标准的城市道路连通城市与农村,高速公路、干线公路网越织越密……回望近5年民生实事项目,中山全面落实道路交通类民生实事,以大交通的视角实施每一个改变市民生活的细节,用精雕细琢的态度,切实解决群众最期盼、最需求、最迫切的痛点问题。


    民生现场


    坦洲快线全线通车还路于民


    2021年12月30日下午4点20分, 备受关注的坦洲快线最后一条匝道EZ匝道完工。随着匝道开放,等待多时的三乡居民驾车鱼贯而入。


    2021年,加快建设坦洲快线的内容被列入十件民生实事。2021年5月1日,坦洲快线主线首段提前通车,拉开了后续“完工一段即通车一段”尽早还路于民的序幕。同年,坦洲快线主线分别于5月20日、6月28日、7月13日分段通车,9月30日实现坦洲快线主线全线通车。


    “这个匝道是最后的瓶颈,附近居民都盼着早点通车方便出行。”在东区上班的三乡镇居民刘先生说。


    EZ匝道是三乡顺昌广场上坦洲快线往市区的通道。匝道开通前,刘先生从家里出发,要前往五桂山南桥路段的匝道入口才能进入坦洲快线。随着EZ匝道开通,原本15分钟的车程缩短至两三分钟,刘先生每天的通勤时间大大缩短。


    “现在从三乡中心区直接上坦洲快线,更方便快捷了。桥上、桥下车辆分流,桥下交通也顺畅多了。”刘先生表示,坦洲快线全线开通,成为一条南联大动脉,中山城区对接珠海更快捷,不仅给居民交通出行带来便利,对居民出行、企业发展也是重大利好。


    五年回顾


    “四纵五横”路网落地开工


    回顾近5年的民生实事项目,提升道路通行能力、推进交通畅行、优化交通管理等相关内容成为了市民最主要的诉求。如何提升道路通行能力,让市民的出行更方便?中山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组合拳”,例如:积极推进新建交通项目、道路快速化改造、打通瓶颈路等。


    过去五年,中山高速公路和干线公路在建项目数不断创新高。特别是2019年以来,我市全面打响交通大会战和征地拆迁攻坚战,交通建设投入、推进力度、建设成效前所未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入新高潮。近5年来,中山实现了中开高速、东部外环高速、西环高速、南中高速、中江高速改扩建等5个高速公路项目动工建设,加上深中通道、广中江、香海大桥等原在建高速,目前我市高速公路在建设项目数达8个,达历史最高水平,规划“四纵五横”高速公路网已全部落地开工。


    五年回顾


    两年打通38条“瓶颈路”


    全市瓶颈路建设分别纳入2020年市十件民生实事之“提升道路通行能力”和2021年市十件民生实事之“提升道路通行能力和公交服务”范围。按计划,2020年12月底前,26条瓶颈路已建成通车;2021年底又建成通车12条。用了两年时间,全市38条“瓶颈路”已实现全部打通。


    “瓶颈路”工程的完成,在畅通城市交通“血脉”、改善城市交通“微循环”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其中,倚江路、悦民路、翠宝路、粤信路等“瓶颈路”的通车,有效解决石岐街道东明片区、东区街道槎桥片区、西区街道彩虹片区、西区沙朗片区等周边居民的出行问题;提前打通岐员路、翠湾路等“瓶颈路”,不仅缓解了片区交通压力,更进一步完善了全市区域路网功能;芙中路的建成在有效连通南区树涌工业园和板芙镇时,又缓解了105国道板芙段的交通压力,切实方便了两侧居民出行和促进片区土地开发等。


    五年回顾


    公交优先提升群众出行幸福感


    提升道路通行能力,实施公交优先策略是一件利器。去年10月底,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公布的2020年度城市交通发展考核指标统计结果显示,中山公交的出行满意度位列全省第四。从这一满意度指数不难看出,中山把“公交优先战略”从纸上落实到“路”上。


    近5年来,中山深入推进公交体制改革,高效实施成本规制,确保行业稳定可持续发展。2018年指导两个试点镇区横栏、古镇开通4条线路;不断加强与周边城市公交联系,中山与周边广州(南沙)、珠海、佛山、江门等城市的跨市公交线路达20余条。此外,为满足乘客移动支付的需求,2019年全面实现公交车手机二维码支付乘车,全市公共汽车、快速公交站点全部实现二维码扫码支付乘车。在持续推进环线快速公交建设方面,康华路4个、长江路5个快速公交站台建成投入使用。


    市公交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市公交集团将继续根据我市公交线网规划、市民需求和各产业平台发展,加大优化运力结构和公交线网的力度,提高营运效率和服务能力,加快公交事业发展,提升群众出行幸福感。


    数据链接


    2017-2021年,中山共新开通公交线路45条、调整公交营运线路90条、加密班次公交线路27条、延长服务时间公交线路19条。


    2017年至2021年7月底,交通项目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16.2亿元,是“十二五”时期的约3.5倍。其中,2017年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完成81亿元,2018年完成投资78亿元,2019年完成投资125.33亿元。2020年完成投资258亿元,超过“十二五”交通建设投资总和,总量排名全省第二,增速排名全省第一。2021年1-7月完成投资173.83亿元,同比增长20.43%,公路水路建设投资总额位居全省第一。


    2017-2020年,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从3242.14公里增长至3308.4公里,公路密度为每百平方公里185.48公里。


    关键词


    食品安全


    “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提升食品安全溯源监管水平和全民参与度”“上线中山‘阳光食品’APP”“保障食品安全”“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城市”……5年来的十件民生实事,食品安全从未缺席。随着一件件实事的落实,守护“舌尖上”的安全这项工作不断创新,我市逐渐构建起日益完善的食品安全保护屏障。


    民生现场


    首创“自费陪餐检查”机制


    “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是2021年十件民生实事中的一项内容,其中明确提到了食品抽检一项。


    如何让检查更有效、更能满足群众的需求。市市场监管局进行了一项新的探索。


    2021年9月15日,市市场监管局联合市纪委监委驻市市场监管局纪检监察组,以不打招呼方式,对中山市某学校食堂、餐厅水吧及校内食品小卖部开展突击检查。联合检查组发现,校内食品小卖部货架上摆放有大量香辣豆豉鱼、盐焗鸡翅、巧克力、饼干等高糖、高盐、高脂食品和能量型饮料。在检查组的督促下,该校连夜落实整改,其他学校也立即开展自查自纠。目前,全市所有学校小卖部不再违规售卖“三高”食品,有效净化了校园食品安全环境。


    “学校饭堂不能确保每个孩子都对口味,但吃得安全和健康是学校一直努力的方向,突击检查有助于提升学校食品安全负责人的责任意识。”东区朗晴小学副校长张鹏表示。


    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集体用餐单位因就餐人数多、就餐时间集中,其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关系着广大学生、幼儿、老人、建筑工人等社会群体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2021年,我市在全国首创“突击检查+自费陪餐”机制,创新监管方式,由市相关领导带头,市场监管系统全体党员干部参加。据介绍,检查人员在完成检查环节后,自费购买餐食进行陪餐,与群众同吃“一锅饭”、共尝“冷暖咸淡”,重点解决饭菜口感不佳、营养不足等突出问题。


    民生现场


    “全民投票查餐厅”成监督品牌


    2021年9月24日,“全民投票查餐厅”活动走进中山市纪中三鑫双语学校(初中部食堂)和中山市纪中雅居乐凯茵学校做对照检查,重点围绕学校信息公示、食材采购、加工操作、环境卫生、人员健康等全面开展检查。


    据悉,自2018年起,持续以“检查对象市民点单、检查过程市民参与、检查结果社会公开”方式开展“全民投票查餐厅”活动。仅2021年检查各类餐饮单位217家,选取市民日常生活普遍消费的早茶、宵夜、酒席婚宴等时下热门的网络订餐、网红餐厅、校园食品作为活动主题范畴,坚持“突击检查”,直接曝光问题,并通过广泛报道扩大活动宣传影响。目前,“全民投票查餐厅”活动已成为中山市民参与食品安全监管、了解食品安全知识的一个重要窗口,行业自律性提高,安全用餐、放心消费、文明餐桌、节约粮食等理念进一步向社会传导。


    “直面问题,才能实现有效监管。”市民吴女士认为,“全民投票查餐厅”活动由市民投票,选出社会关注度最高的餐厅进行突击检查,有助于全市餐饮经营者提升食品安全意识。


    五年回顾


    获评“广东省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我市除了开展“突击检查+自费陪餐”和“全民投票查餐厅”等食品安全提升工作,还开展了系列活动,确保全市食品安全状况持续平稳向好,居民食品安全总体满意度从2015年的62.2分提升至2020年的83.4分。


    5年来,我市获评“广东省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在全省地级市中率先建成中山本地的重要产品追溯平台,率先将食品快检监测体系覆盖全市中小学,建成“阳光食品”APP实现“扫码看后厨”,广泛开展“全民投票查餐厅”,对餐饮单位进行监督抽检,切实保障广大市民“舌尖上的安全”。


    数据链接


    2018年,全市70%以上的中小学食堂实现市、镇、学校三级远程监控,中小学食堂餐饮量化等级A级率达69.3%、B级率达100%、“明厨亮灶”覆盖率达100%、食品安全管理员配置率达100%。


    2019年建成中山“阳光食品”APP,实现1110家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上线平台,方便市民随时随地查看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后厨加工烹调、小作坊生产加工、农贸市场食品快检结果等信息。


    2020年,全市249家学校参与快检建设,其中125家学校建成食品快检室、124家学校建成食品快检点,成为全省首个覆盖全市中小学的学校食品快检监测体系的城市。


    2021年,我市对全市2750家集体用餐单位开展全覆盖陪餐检查,涵盖全市所有中小学、幼儿园、托管机构、养老机构、医疗机构、工地和企业等单位食堂,其中包括全市758所学校(含幼儿园)食堂。


    关键词


    教育供给


    从2018年开始,教育接连4年均列入十件民生实事,分别为“扩充教育资源”“增加幼儿园和公办中小学学位”“提升教育服务供给能力”“增加公共教育服务供给”,落脚地都在具体新建扩建学校等项目上。5年来,市政府以教育供给的难点、痛点为突破口,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


    民生现场


    南区西区高中动工


    2021年3月12日,南区、西区新建普通高中学校工程项目奠基仪式举行。随着工程车辆轰鸣作业,两所学校的建设正式启动。据悉,两所学校共计投资12.8亿元。


    市教体局局长彭晓新表示,学校建成后,将为我市提供不少于8550个优质高中学位,较大程度缓解我市普通高中学位紧张的情况,这是我市高中教育资源高水平均衡化配置迈出的关键一步。按照中山教育“十四五”发展规划,未来中山的教育将更好地满足老百姓对高中教育的期待。


    五年回顾


    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


    五年来,我市持续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各镇街按照“学校划片招生、生源就近入学”的总体要求,结合实际,采取单校划片、多校划片结合电脑随机摇号等多种方式招生,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阶段,公办、民办学校统一使用“中山市新生信息登记系统”进行信息登记、志愿填报、信息审核、录取、入学注册、补录等工作,各幼儿园、小学提前核实好毕业班学籍信息。市直属义务教育学校新生录取工作由市教体局组织实施,其他公办、民办学校的录取工作由学校所在镇街教育部门统一组织实施。


    五年回顾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新突破


    五年来,我市进一步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规模和覆盖面,连续多年超额完成全年民生实事工作目标,教育均衡发展满意度不断攀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五年来,中山新增各类学位超8万个。


    近五年来,中山市新增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位4.8万个。2021年共计下达奖补资金6792万元,完成15所公办中小学学校建设,新增学位1.6万个,15所学校里面有8所是新建的学校,共计投资超过8个亿,大大扩充了优质公办学校的资源。


    五年回顾


    学前教育发展驶入“快车道”


    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的学前教育,中山始终把优化教育资源布局列为民生工程的重要一项。近年来,中山逐步实施学前教育“5080”攻坚计划,大胆探索公办幼儿园“委托管理”办园模式,加大财政奖补力度,通过购买优质学前教育服务,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对公办幼儿园进行管理,全力破解制约学前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近五年来,中山市新增规范化幼儿园学位2.5万个。2021年,全市幼儿园新增学位4865个,完成民生实事目标任务的121.6%。2020年和2021年共推动42所民办幼儿园转型为公办幼儿园,增加公办学位资源13000多个。大大缓解了幼儿园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


    数据链接


    持续增加公共教育服务供给,5年来全市新增规范化幼儿园学位2.5万个,完成新改扩建公办中小学校68所,新增公办学位4.8万个,实现更多孩子在家门口“好上学”“上好学”。


    试点开展适龄儿童青少年口腔检查、视力筛查、运动负荷跟踪、脊柱健康管理等专业化服务,探索“早发现、早干预”机制,不断增强儿童青少年体质。


    关键词


    公园建设


    近年来,群众对绿色空间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也正因此,公园建设等相关内容也接连入选民生实事项目。随着公园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全市公园建设正逐步推开,越来越多的公园为群众提供了高品质的去处。


    民生现场


    金钟湖公园门楼广场春节前开放


    每到节假日,金钟湖公园、儿童公园、紫马岭公园就成为了周边市民出门游玩的好去处。近年来,我市以逸仙湖公园、金钟湖公园群、组团公园为主体,因地制宜建设覆盖城乡、均衡布局的各类主题特色鲜明的城市公园,为广大市民打造了一批更加舒适宽敞、便利的公共休闲活动空间。


    金钟湖公园为古香林风景名胜区的门户公园,占地约934亩,是市民群众重要休闲健身活动场所。自2018年动工以来,园区逐步建成开放了花田夏木区、瀛洲和风区、坝上湿地体验区和坝下湿地体验区,区域内的设施设备依山顺势而建,并未破坏临坡面脆弱的生态系统、也未影响水库库容,开放后受到了市民群众的喜爱和热捧。


    2021年,我市还启动了金钟湖公园门楼广场区域的建设,现已完工开放。


    五年回顾


    建成一批市属公园及滨水景观带


    自2018年动工建设以来,市儿童公园逐步建成开放了四个区域及园区内市政道路、公共厕所、室外水泵房、文化体验馆、管理用房、人行天桥、地下车库等配套设施。作为中山市第一个市属儿童主题公园,内部配套了海洋世界、阳光谷、山林探险、魔法乐园四个分区,除配套有不同类型的儿童设施外,还设置有文化体验馆和儿童安全体验中心,是一个集休闲娱乐、运动、文娱科教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园区。现在每到周末节假日,都会有大量的家长带小朋友前来玩耍。


    为了持续为市民提供生态优美、环境舒适的休闲娱乐空间,2017年以来,中心城区范围内相继开放了彩虹绿洲公园、金字山公园、龙舟文化公园、树木园三期等一批市属公园及岐江河滨水景观绿带,还不断完善了逸仙湖公园、古香林公园、树木园三期提升改造。


    关键词


    养老服务


    养老问题关系民生福祉。从2018年“关爱老年人群”,到2020年的“完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2021年的提出“关爱老年人群体”,市委市政府多年来将“养老服务”纳入市十件民生实事,切实满足老年人多样化服务需求,推进社区居家养老等服务从量到质的提升。


    民生现场


    15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


    上午11时许,位于南区街道日华路的城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响起热闹曲艺声。69岁的李蔼君穿上志愿者马甲,为在这里活动和就餐的老友记提供测温、配餐等志愿服务。宽敞的乐器室、暖融融的长者饭堂、温馨的心理驿站,还有康复理疗室、长者电影院等,足以让她从早“玩”到晚。“过去没有延伸到社区站点时,我们要去到街道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服务。如今5个社区都有站点,我们只需5-10分钟,就能找到自己‘根据地’。”



    不光在南区街道,目前我市23个镇街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点已延伸到社区(村)一级。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市以打造养老服务设施“网格化”布局,推进养老设施建设“市+镇+村(居)”的三级网格化模式。在全省率先成立市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发挥全市养老服务工作的指导、服务和培训等统筹功能。


    五年回顾


    居家养老服务有了“智慧大脑”


    随着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推进,如何监管这些政府购买服务的质量,是一个问题。


    “护工每天就是通过这个二维码扫码留痕服务。我们会上门定期抽查。”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和儿童福利科负责人介绍,我市因应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需求搭建的中山市智慧健康养老信息平台(以下简称“中山智慧养老平台”)。通过这个“智慧大脑”形成了老年人建档、服务评估、计划制定、工单管理、服务记录、评价反馈等全流程数据化闭环留痕,实现居家上门家政、助餐、助医、定期巡访等服务的运行和外部监督的信息化管理。


    2021年9月,中山智慧养老信息平台上线试运行,养老服务调度中心同步启用。目前,信息平台建立老年人档案约1.4万个,完成服务申请审批约3000条,助洁、助餐、助医、定期巡访等服务打卡记录约61万条;调度中心共接听电话咨询529次,主动呼出老年人关怀电话7273次。与此同时,市民政局还在火炬开发区、石岐、东凤、三乡等4个镇(街道)作为老年人居家安全及健康智慧监护试点,完成201户居家智能健康监测设备安装。


    五年回顾


    大病帮扶中心三年救助5676人次


    过去5年,是我市社会救助工作水平不断提升、社会救助政策不断完善的5年。最低生活保障逐年提升,位居全省前列。我市在2018年还将“帮扶大病群体”纳入了十件民生实事。当年4月,市慈善总会联合完美(中国)有限公司在全省率先建立“大病困难帮扶中心”(完美慈善帮扶中心),采用“政府专项资金+社会慈善资金”的运作模式,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对大病困难群众政策外医疗自付费用和自费费用开展慈善救助帮扶。中心成立至今已累计救助困难群众5676人次,发放慈善救助金1129万元,实现困难群众大病住院限额范围报销95%以上,社会反响热烈。


    随后,我市还先后成立了“教育帮扶中心”和“危房改造中心”,破解了困扰困难群众已久的看病难、读书难、住房难等“三难”问题。


    数据链接


    2017年实现每个镇街建立一个镇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实现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各镇街全覆盖。


    2020年,中山把完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加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建设列入十件民生实事,力促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建设实现“十五分钟”生活圈。截至2021年底,全市已建成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292个,实现村(社区)站点100%全覆盖。


    全市建设长者饭堂和就餐点96个,累计为老年人提供助餐配餐逾207万餐次。

  • 分享